系统可24小时运转,单日调色量从10个猛增至50个,产品色差率近乎为零……桂城企业研发的AI系统,正为传统制造业带来“春天”。“生产效率提升3-5倍,这是在没有运用AI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事。”广州托马斯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(下简称“托马斯供应链”)创始人赖国亮说道。
赖国亮所说的,便是他们研发的一套“托马斯智能配色系统”,只需输入颜色代码,AI系统瞬间生成配方,这套系统让彩色不锈钢调色效率提升至少3倍,损耗率从20%降至5%,成为佛山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鲜活注脚。
年轻工程师在实验室里运用系统进行调色。
在实验室里,年轻工程师手持色差仪扫描金属板,RGB数值跃入屏幕的瞬间,AI系统自动生成配方——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,正掀起传统制造业的深层变革。
作为深耕彩色不锈钢产业十多年的“老手”,赖国亮深知,传统不锈钢表面处理的打样环节,主要依赖资深调色师傅的经验,需反复调整温度、化学配比等参数。即便经验老到,成品率仍像“开盲盒”,企业每年因色差报废的材料至少占20%。
而如今,实验室里已不见老师傅挥汗调色的场景,年轻人用色差仪扫描样品,数据输入系统,几分钟就能获得精准配方。在赖国亮看来,AI就像超级大脑,从百万级数据里总结出调色规律。
变革不仅在于速度。系统可24小时运转,单日调色量从10个猛增至50个;新手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,彻底打破“5-10年出师”的行规;产品色差率近乎为零,客户定制化需求也能快速响应。“这一变革不仅简化了调色流程,还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,为不锈钢表面处理行业带来了革新性变化。”赖国亮说道。
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,AI正深度重构生产逻辑。“这个技术的泛化能力很强,我们目前先服务好不锈钢行业,接下来还计划把这项技术延伸到佛山的板材、铝型材、服装、印刷等行业,为更多传统产业将插上AI翅膀。”赖国亮说道。
(来源:南海融媒)
声明:
以上内容转载自51不锈钢网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